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蓝田县齐耕玉雕工作室主创人齐耕
切磋琢磨展品德如玉 ,一毫一厘修匠人本心
——访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蓝田县齐耕玉雕工作室主创人齐耕
齐耕,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省民间艺术促进会副会长单位、陕西省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理事、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蓝田县玉石商会会员、蓝田县齐耕玉雕工作室主创人、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西安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从事玉雕工艺创作二十余年,齐耕始终怀揣着对玉雕工艺的高度热爱,深深植根于历史传统之核心,不断推陈出新、砥砺深耕,创作出诸多形神兼备、大气美观的作品,赢得了业内外的一致赞誉。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早在千百年前的先秦时代,“玉”便作为经典意象,被《诗经》援引起兴。随之而起的玉雕艺术更是风靡整个华夏大地,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在滚滚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玉雕大师爱玉痴玉,将玉雕文化赓续传承,齐耕便是其中之一。
青衿之志 行稳致远
《说文解字》曰:“玉,石之美者。”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玉因其独有的文化内涵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价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彰显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反映出我国自古以来团结友爱的优良风尚;“君子比德于玉”之纯洁、高尚等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物质载体的玉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华夏儿女的思想观念,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一块耀眼的瑰宝。
蓝田玉,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因产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蓝田山而得名,与和田玉、岫玉和独山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汉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等诸多经典古籍中都对蓝田玉有所记载。也正是在蓝田玉的产地陕西省,出现了一个闻名天下的玉雕流派——蓝田玉雕。蓝田玉雕是陕西省独有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工艺,其起源于秦汉,兴盛于隋唐,突出了中国玉雕“巧、俏、绝”的艺术特色,以独有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行走于历史悠久的三秦大地,欣赏着匠人手中精美的玉器,玉雕大师齐耕在此扬帆起航、筑梦新时代。
自幼痴迷于绘画,齐耕始终对艺术保持着深沉的热爱。1985年,齐耕出生于一个传统氛围浓厚的农村家庭,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村子里就会有一些熟悉传统技艺的老人制作出众多古朴大气、栩栩如生的工艺品,如面塑、泥人、窗花等等。在村里老人的耳濡目染之下,齐耕越发对传统工艺品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在热爱和兴趣的引领下,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玉雕行业,走上了从事玉雕工艺的逐梦之路。
世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在进入玉雕行业后,齐耕便从最基本的学徒做起,矢志不渝、披星戴月地跟随师父学习玉雕工艺,一点一滴地钻研和精进自身的玉雕技艺。齐耕始终记得,在一次寻常的玉雕实践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各自雕刻出一幅菊花叶图案,这本是一幅普通的玉雕作品,然而由于齐耕的理解和同学们恰恰相反,所以齐耕的雕刻的菊花叶子总是不尽如人意。为了能够雕刻出高质量的作品,齐耕选择亲身走进大自然,仔细地观察每一种能够看到的叶子,当微风将叶子轻轻吹起时,齐耕便在心里模仿出叶子的摇曳形态,将其深深地刻画于脑海中。
自此之后,齐耕只要在创作中遇到困难,他便会走进大自然,用心地观察和感悟自然界之中的事物,抑或向周围人寻求帮助。一次偶然的“观叶”,淬炼了齐耕的静心与耐心,也造就了一位工艺大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匠心。二十余载春秋,历经风雨,齐耕始终怀揣着对玉雕技艺的一片赤诚之心,在一刀一刻中诠释着对玉雕艺术的恭谦,默默坚守着博大精深的玉雕技艺。
《洞天福地》
《人生如意》
《鸿鹄之志》
《古往今来》
磨砺身心 玉汝于成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齐耕大师的成长之路,可谓是充满了重重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令他不断地磨砺身心,并最终玉汝于成。在做学徒期间,齐耕不仅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在学习上也充斥着巨大的压力。他出身于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当时他一周的生活费仅有25元,除去交通费、教材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留给齐耕的饭钱已寥寥无几。为了省钱,齐耕只能自己学着做饭,这段艰难的经历,深刻地磨炼了齐耕的坚强意志,为其成长为一代玉雕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方面,齐耕曾产生过短暂的迷茫,但他随即便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坚定了自己的目标,认真刻苦地学习着玉雕技艺的基本功。想要练就一手熟练的玉雕技艺,首先就要打下厚实的绘画基础。因此刚入门时,齐耕便在师父的指导下每天坚持勤奋练习,三个月白描和素描三个月泥塑……齐耕练习着各种绘画技艺。其中,白描是玉雕技艺中最常使用的绘画艺术,素描和泥塑则是为了增强对艺术的理解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下,齐耕拥有了精湛的绘画技艺。起初,齐耕绘画的速度十分慢,他中途也有过短暂的迷茫时期,但他仍旧坚持了下来,以每天高质量地完成一幅画来严格要求自己。在持续的努力下,齐耕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并获得了愈来愈多的信心。最后,齐耕成功地通过了老师的严厉考核,收获了累累硕果。
学成以后,齐耕开始独立工作,最初的工资收入很低,齐耕却始终坚信努力终会得到回报。当时,工厂的同行仅一天就能创作出成品,而齐耕总是需要二至五天的时间才能生产出一件作品,但齐耕的作品质量极佳,不仅赢得了老板和顾客的极大信任,在市场上也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后来,齐耕不断成长,创办了自己独立的工作室——蓝田县齐耕玉雕工作室。
在齐耕多年的精心雕刻下,他创作出了众多具有文化内涵、精致美观的作品,并荣获了一众荣誉奖项:2011年,齐耕荣获第一届蓝田玉创新创意优秀奖;2018年,荣获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精品博览会“百花杯”银奖;2019年,齐耕创作的7只玉镯荣获了“玉来玉美”首届蓝田玉“百只名镯”称号;2020年,其作品《众志成城》获陕西省玉石雕刻精品展铜奖;2021年,其作品《接力》获“典”亮百年辉煌中华庆祝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陕西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在取得如此斐然成绩的背后,是齐耕对于玉雕技艺的虔诚热爱,更是其一颗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独特匠心。
《勤则不匮》
《天道酬勤》
厚德载“玉” 责任在肩
海纳百川,壁立千仞。2006年前后,齐耕创作上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那时的齐耕内心充满了困惑,他父亲看到之后,就将他带到了自己老师的面前。齐耕父亲的老师已经有八十多岁高龄了,他以《三国演义》中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基础,告诫齐耕要牢记“大开大合,疏密有度”之规律,这句话直到现在依旧深深地影响着齐耕,指引着他坚定地行走在传承玉雕技艺的道路上。
传承是传统艺术永恒的母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玉雕技艺,齐耕成立了齐耕玉雕工作室,一方面继续深耕于玉雕技艺、推陈出新,一方面倾注心血地教授徒弟,并在社会上大力推广玉雕技艺。2019年9月,齐耕在当地政府机构的推荐下,前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与为期160课时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高级研修班举行的研培学习,并顺利取得了清华美术学院、清华继续再教育学院的结业证书。通过这次学习,齐耕深入地理解了玉雕艺术的理论和技艺,并对玉雕技艺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传承传统手艺和思想,并融入时代发展的内涵,齐耕将传统与创新完美地融合,创作出了一批批备受赞誉的作品。他认为,创新的基础在于传承,首先要展示出玉石的天然美,再融入自己的理解与创作。其中,一件名为《古往今来》的玉灯,便充分体现了两者的巧妙结合,玉灯底座以上好的蓝田玉料雕刻出白云形状,灯杆以铜为原料、以红山文化的玉龙为造型,模仿青铜器的质感,玉灯上雕有“长乐无极”四个字,反映了中华儿女的美好愿望。该玉灯不仅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且由于玉石的通透性,“长乐无极”四个字可以完美投射到桌面上,可谓是集实用性和美观性于一体。齐耕创作《古往今来》的艺术契机来源于生活,艺术为生活服务(衣食住行)为民生而为,设计为生活而设计,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有美的生活,有文化的生活,有创意的品味,物尽其用,物尽其美。
如今,齐耕带有三个徒弟,他努力将毕生所学都教授给徒弟,只为将玉雕技艺代代相传下去。不仅如此,齐耕还担任中小学课外实践老师在上课宣传玉雕技艺,让孩子们认识并了解当地传统玉雕文化,在当地的孩子心中埋下一颗待发芽的种子。伴随着国家对非遗技艺的重视,人们对传统艺术精神文化追求的日益增加,玉雕行业的私人定制需求亦日益高涨,齐耕表示,他也会更加努力地创作,力求创作出更多性价比较高的玉雕作品,从而让玉雕文化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也同时呼吁大家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正是由齐耕大师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家们的努力才让我们看到咱们几千年华夏文明传承而来的文化瑰宝。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齐耕大师始终以一种虔诚的心性,巧手修琢着一块块沉淀着历史记忆的蓝田玉,以寸寸匠心孜孜不倦地打磨着一个又一个常安祥瑞的愿景。他将大众的认可视作前行的动力,以此激励自己更加自律。君子比玉,做好当下,齐耕任由时代激流拍打,始终岿然不动、傲然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