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线新闻网 -> 新闻快报

一级美术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沅江市镂心斋雕刻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劲松

新闻快报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7-11 09:55    阅读量:13251   会员投稿   

竹木有灵刻经典,  以心驭物续传奇

——访一级美术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沅江市镂心斋雕刻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劲松

一刀一竹木,刻尽世间万物,刻下流年似水,刻下华夏文明的厚重与深邃。竹木雕刻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是传承千年却依旧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九三学社社员、一级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非遗南洞庭竹木雕刻技艺传承人、沅江镂心斋雕刻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劲松,潜心磨砺,以传承竹木雕刻技艺文化为己任,将毕生致力于不让古老的艺术蒙尘,力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使竹木雕刻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塑造新的文化符号。

无畏   竹刻万千辟新路

阳光之下,转瞬千年,在浩瀚的历史文化脉络中,微尘展现光芒,技艺重现精彩。直到很多年后,追溯过往,陈劲松才明白一路走来,儿时父母的谆谆教导,三位恩师的言传身教,犹如潺潺不息的水流,滋润着他奔向更广阔的海域,弘扬不朽艺术。

陈劲松,1957年生于湖南安化。那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切都百废待兴,新生命的降生总是能为家庭、为国家带来新的希望。陈劲松的父亲是一名国家干部,母亲是一名教师,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父母带给他的精神滋养是他一生中最为珍贵的财富。4岁时,陈劲松就在母亲的严厉督促下开始学习书法。尽管那时他并不明白练习书法的意义何在,但正是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让他在以后的人生旅程中,练就了豁达、坚韧的品性。

成长、探寻、思索,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成年后,陈劲松在安化县酒厂任职,没有家人朋友陪在身边,虽偶有孤寂落寞,但他也不会陷入这种低能量的情感沉沦,他开始写小说、画画。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以笔为剑,直抒胸臆;以笔为翼,飞跃现实的藩篱。后来偶然的一次机会,工厂后山一片竹林赫然呈现在眼前,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正在为他打开。1990年,已过了而立之年的陈劲松,靠着自身努力担任了厂长职务。工作愈发繁忙,他再也没有时间去写小说、画画,忙里偷闲的时光里,他将目光放在竹子上,用篆刻刀为笔,在竹子上开始演绎着人生的精彩。

1992年,祖国大地上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陈劲松所在的厂子面临改制,他下岗了。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的肩上,他没有退缩、颓唐和迷茫,而是辗转于安化与沅江之间,他必须再为自己谋一条出路。同年,他拜师学艺,正式迈入雕刻行业。那时的陈劲松只想有一份能够安身立命的工作,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他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的作品会多次获得国家级金银铜奖,由他所撰写的竹刻专业论文摘得全国大奖的桂冠。其中,作品《采莲图》(竹刻笔筒)荣获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精英奖,同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他“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竹雕水牛牧童系列之《牧笛》《听荷》《嬉牛》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同时入围首届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竹刻《渔舟小憩》在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6“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人生得遇良师,如久旱逢甘霖,是人生至幸之事。陈劲松热切地说道:“我这一生最感谢的人是我的三位恩师,是他们影响了我的一生。第一位老师是王世襄,我跟着他学习竹刻书画和艺术理论;第二位老师是钟增亚,他曾是中国美协书协双料理事,我跟着他主要学习画画;第三位老师是由钟增亚老师推荐的欧广勇,他是广东省书协副主席,我跟着他学习书法。”传统文化本就融合共通,陈劲松在跟随三位老师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了要将竹刻文化、书画文化传承、发扬好的决心。他的恩师王世襄经常呼吁社会各界要重视、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没有人去传承、发扬和挖掘,那么传统文化或将断层流逝,竹刻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明珠,陈劲松担负着这责任。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那些难熬的时光,在陈劲松无所畏惧的一刀一刻中逐渐逝去,剩下的是更为沉静、专注、执着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他。谈及获得的荣誉,他坦言,竹木之上,雕刻的是历史的沉淀、智慧的结晶,而这些荣誉带给他的则是行业责任感,以及新时代传承人的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敦促着他不断奋力前进。

《荷塘翠鸟》53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获得2018年“金风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

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获得“中国原创·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同时被选入围艾琳·国际工艺精品奖。

木雕画缸《远荡》

传承   咫尺匠心展风采

竹木雕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因此,竹木雕刻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明珠,它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竹木雕刻种类繁多,陈劲松最喜欢的属南洞庭竹木雕刻。南洞庭竹木雕刻技艺始于南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该雕刻技艺在陈劲松所居住的沅江地区传承了上百年。沅江历史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来往此地,留下的作品无数,而这些都为陈劲松的创作提供了养分。除此之外,洞庭湖地区的渔舟山水、荷叶青蛙、水牛牧童等元素,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让他的作品在折射出浓郁湖乡情趣的同时,也透着灵动的生活意境与自然气息。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中传承发展,竹木雕刻亦不例外。陈劲松的作品多为笔筒、摆件等小件物品。在雕刻过程中,他并未因循守旧,而是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现代元素和审美观念,将自然之“奇”与人工之“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赋予作品以灵魂,彰显其价值。除打磨作品、推陈出新之外,为进一步传承好南洞庭竹木雕刻技艺及文化,陈劲松开始收徒教授,并在益阳、邵阳、郴州、安徽六安、江西瑞金、珠海等地成立了南洞庭竹木雕刻技艺传习所,有效地推动了南洞庭竹木雕刻技艺的传承。在教授过程中,正如当初恩师们教导自己一般,陈劲松用心、用情,倾囊相授。现在他的二十多位徒弟遍布于全国各地,不停地发光发热,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陈劲松曾前后获得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委员、益阳市美术家协会雕刻委员会顾问、益阳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训专家、湖南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雕刻普及培训班特聘专家等各种荣誉与社会职称。

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他依然如最初拜师学艺时一般赤忱。在教授弟子之余,他一直在想,还能为南洞庭湖竹木雕刻做些什么、为后世学习者留下些什么。为此,陈劲松穿梭各地走访老艺人,并前去洞庭湖博物馆查看老雕件,参与修复工作,细心整理记录有关南洞庭雕刻的历史与传承艺人的说明材料。谈及对于青年学习者的建议时,他只说了12个字:“静心读书,勤练书画,用心雕刻。”在谈及当“文化自信”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竹木雕刻行业不缺学习者,但缺少真正的传承者时。陈劲松提到,竹木雕刻技艺和刀法只需一两年便可以训练出来,但真正流传百世的作品从不只浮于雕刻技艺表面,而在于其内涵,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要表达的含义、要抒发的精神、要展现的意趣,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具有灵魂、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这就要求传承人必须用心读书,去了解历史、了解文化、了解地域特色,了解风土人情等等,唯有如此,才能洞察人心,才能看到普通人所看不到的细小和伟大,雕刻出最为精彩的作品。提及此处,陈劲松笑容满面地说道:“我65岁才获得国家一级美术师,2023年还获得了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的荣誉。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做,慎终如始,无愧于心就好。”

咫尺匠心,雕刻非凡。对于匠心,陈劲松也有着自己的理解,那就是“诚实做人,用心做事”。这本就是一个人立于世界的基本品格,却在如今变成了一件“奢侈品”。最基本的事情都能够被遗忘、被改变,又何从谈起初心不改。诚实和脚踏实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品格,也正因这份专注、热爱和诚实,让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意义,让每一刀每一刻都成为成就经典的积淀。

山河远阔,人间星河。历久弥新的竹木雕刻技艺及文化将造化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立足当下,面向未来,谈及梦想,陈劲松提到,在竹木雕刻的生涯中,他已经举办过三次展览,现正在准备作品,用于举办长沙市的展览活动。此外,他还在编写《历代竹刻家图表》,里面囊括了历朝历代的竹刻家,从他们的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到师承都一一列入,现在仍在校对中。据悉,这本《历代竹刻家图表》,陈劲松已耗时8年,他就是这样,凡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就一定要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他追求的从来都不只是技艺的炉火纯青,而是一种传统文化赋予的精神和信仰,在这种精神信仰的支撑下,他坚信竹木雕刻文化一定会被时光再次打动、被历史再次选择,在岁月的礼赞中越来越精彩。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纵观陈劲松竹木雕刻的半生,他从未同他人比较,只专注于自己、专注于当下、专注于历史文化,不断超越自己,翻越更高的山峰。这种隐匿于繁华中的沉静,不为名利所惑的淡然,始终如一的坚守,返璞归真,让竹木雕刻文化展现出了它最初的风采。未来,陈劲松也将守着这份初心,力求打磨雕刻技艺,传承好南洞庭湖竹木雕刻技艺以及古圣先贤的智慧与精神。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25
ef6
66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