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博
绿绘泾阳梦 ,农兴社共赢
——访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博
在历史的长河中,农业以其独有的韵律与周期,与自然和谐共生,孕育出丰富多彩的食粮与文化。在全球化与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现代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一家集农业生产资料购买使用、农作物秸秆处理及加工利用服务、农业机械服务、灌溉服务、智能农业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合作社,正站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理事长王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合作社的引领和示范,带动周边农民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让农民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受益者。他始终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引领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
农耕新理念 合作绘丰年
1990年,毕业后的王博曾在建筑行业的基层摸爬滚打,他担任过油漆工、钢筋工等岗位。这份辛勤工作不但使王博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还加深了其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刻理解。1994年,他凭借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回到故土,在云阳镇南街创立了货运信息部,为当地蔬菜外调提供高效服务。他努力将芹菜等蔬菜贩运至武汉、长沙等南方城市,以及西宁、兰州、银川等北方城市,尽管面临当时基础设施的局限,王博决心带领当地农民共同富裕的愿望也未曾改变。1998年,王博成立了云龙蔬菜信息部,为菜农提供从种植指导到销售、运输的全方位服务。2009年3月,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联合几位志同道合的社员,以注册资金150万元成立了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不仅帮助资金不足的农户建设了300多座大棚,还通过组织劳动体验消除了农户的疑虑,确立了“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帮着农户赚”的服务理念。
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合作社采取了“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创新运作模式,建立了涵盖鲜食蔬菜、设施蔬菜、精菜加工的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合作社不仅建设了自己的蔬菜加工车间,还购置了先进的机器设备,为农民提供包括良种、技术、加工、销售在内的全方位配套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王博本人也不断自我提升,考取了农业经理人证书、农业植保员、农业技术员等多项资格,并多次参加国家、省级、市级的培训。他的学习成果不仅提升了合作社的服务质量,还成功打造了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的“云龙鲜菜园”品牌,合作社连续多年获得省级示范社、百强合作社等荣誉。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发展至260余户社员,人均收入达到15000多元,显著高于非社员家庭。合作社现拥有1150余亩的设施及大田蔬菜面积,拥有一支由农业高级技术员、农产品质检员、配肥师和高素质农民组成的专业团队。通过结合“互联网+”模式,合作社实现了订单需求式生产,年销售蔬菜达5800余吨,精细箱装菜年销售20000余箱,快递水果特菜几十万单,成为云阳地区蔬菜产业的领军力量和泾阳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标杆。
绿色兴农潮 政策领航向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在王博的带领下,正展开一场农业革新的深刻实践。面对云阳蔬菜市场的多重挑战,王博主动探索解决之道,以合作社为核心引擎力图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王博深刻洞察到,传统蔬菜种植模式存在弊端:菜农们往往因短视近利而忽视了品牌和质量的重要性,缺乏包装意识,这不仅削弱了蔬菜的市场竞争力,更损害了整个蔬菜品牌的信誉。加之信息传递不畅和对于市场化运作的平台要求感到不适应,导致蔬菜供需失衡,出现了蔬菜滞销的窘境。同时,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滞后,也给辛勤劳作的菜农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王博深知,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探索。如果农户们不能及时改变传统观念,跟上市场的步伐,就可能面临产品滞销的风险。因此,他坚持引导农户进行持续的学习与改进,确保合作社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高标准和消费者的期待。
合作社首先加大了对农户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商品意识和市场适应能力。通过教育和实践,农户们逐渐学会了如何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和包装,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组织社员参与各类参观学习活动,合作社不仅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更在标准化种植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统一种子、农资和技术的措施,极大地推动了蔬菜种植的标准化进程,为菜农的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地,合作社利用自身平台优势,深化了菜农们对泾阳县四色支柱产业——黑茶、白乳、绿蔬、红葡的认识,使他们意识到蔬菜产业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以及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坚定支持和扶持。在技术培训与创新方面,合作社特别邀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张明科教授等资深专家,为社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这些培训有效提升了社员对白粉病、枯萎病等蔬菜常见病害的预防能力。同时,合作社还引进了抗病虫、口感优良的新品种,推广了土壤改良和有机肥施用的生态农业方法,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更在绿色环保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王博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不遗余力,他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致力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而在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智能化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在处理农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时,王博采取了将损坏的蔬菜转化为酵素的方法。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浪费,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天然的生物肥料。此外,合作社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站合作,不断探索和完善废弃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致力于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环保处理和循环再利用。合作社还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室,聘请专业监督员,确保“云龙鲜菜园”和“迎柿方”一系列品牌的绿色、生态、安全。在国家“三改一提”活动中,合作社积极协调社员参与,垫资建设现代化示范大棚,展示了新型设施农业的便利和先进。在市场销售方面,合作社派遣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开拓了“社校供应”、“社区团购”等新模式,并在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品牌宣传,提升了泾阳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正以创新的理念和实践,引领着农业的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贡献着积极力量。同时,王博的探索和努力为新农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展现了农业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科技兴农路 田野织锦绣
科技日新月异,时代变革汹涌。王博深知,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掌握前沿技术。自2016年加入陕西省农业合作社联合会以来,王博始终站在农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前沿,通过参与“聚力强社”等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并于2018年荣获“农作物植保员”和“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2019年又获得浙江大学“全球农商新农人”研修班结业证书,彰显了其在农业领域的专业素养和领导力。 王博不仅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更致力于带动合作社社员共同进步。2014年,他组织社员赴北京、浙江、山东、河北等地考察学习,开拓视野,汲取经验。在河北青县的“青菜宴”中,王博洞察到蔬菜行业的无限潜力,激发了他对蔬菜产业深挖细作的决心。
王博积极响应泾阳县提出的“稳面积、抓提升、提品质、创品牌”发展主题,大力推动蔬菜产业,将西红柿作为合作社的主打产品。合作社的西红柿种植分为越冬茬、春茬和秋延茬,涵盖了水果西红柿、硬果西红柿和樱桃番茄等多个品种,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西红柿的品质,合作社采用了土壤改良、施用有机肥料等生态农业方法,还创新性地采用科伯特熊蜂授粉技术,使得西红柿不仅外观诱人,而且汁液丰富、风味浓郁。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泾阳县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开合作,共同研究培育西红柿优良品种。自2018年以来,泾阳县引进了来自荷兰、以色列、德国等国家的西红柿品种177种,经过试种筛选出35种适合当地种植的主栽品种,如“美味610”、“水果沃特”、“水果泾番”、“欧可”等,为泾阳西红柿的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行不辍,未来可期。在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蓝图中,王博已经精心绘制了未来3至5年的发展宏图。他将通过四个精心设计的规划板块,引领合作社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首先,他计划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和科技化管理示范层,这不仅是一个展示现代农业科技的平台,更是一个数据收集和经验积累的基地。当中的现代化大棚将采用机械化操作、传感器数据收集、水肥一体化管理等先进技术,育苗工厂则采用无土栽培、自动化浇水施肥、自动调温、远程操控等现代化设施。通过这一板块,合作社将能够定制和优化种植策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共享菜园的概念将被引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耕的机会。这个板块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农业体验,还能促进城乡交流,提升公众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此外,观光农业也将成为合作社的一大特色。王博希望通过发展观光农业,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劳作,深刻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从而在认知和体能上都得到锻炼和提升。最后,王博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盘活计划,旨在利用农户闲置的房产,通过规范化的装修和改造,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民宿。这不仅能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乡村体验,还能为农户带来额外的收入,实现共同致富。
王博的创新行动不仅显著提高了泾阳县云龙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更为当地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开辟了新的道路。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正稳步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了积极的力量。王博的领导和远见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展现了新时代农业企业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泾阳县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