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线新闻网 -> 新闻快报

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昌都市新启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张向军

新闻快报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3-06 17:29    阅读量:7732   会员投稿   

术业宜从勤学起 ,喜看桃李广成才

——访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昌都市新启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张向军

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成立于2005年,是由原山南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批准成立的民办培训机构。多年以来,企业在创始人之一的张向军先生的带领下,秉承着“多一种生存技能,多一次幸福机会”的办学理念,积极承接政府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和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训工作,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形成了集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培养出了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职业技术型人才,更是在2016年进一步创办了昌都市新启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科学规范西藏职业教育市场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信念如磐,铸就无悔人生

银装素裹的皑皑雪山,湛蓝宁静的高原湖泊,自由奔跑的藏羚羊……西藏,这片圣洁纯净的人间净土,总是吸引着无数的脚步前来,有的人为了美景,有的人执着于寻找信仰,还有的人在叩问和聆听另外的生命。十年前,张向军和朋友也来到这里,他们步履坚定,扎根在这片雪域高原,不仅仅是因为美丽的风景和好客的藏民,以及心灵的宁静,更是为了心中那一份“建设新西藏”的信仰。

张向军,生于1979年,湖北省荆州市人,这位已经在教育行业深耕了二十多年的“老兵” ,现担任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昌都市新启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职务。在他看来,跟着时代大潮往前走,做自己想做的事,做社会需要的事,就是值得所有新时代奋斗者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人生因奋斗而充实。张向军大学时期就读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在上大学之前,张向军就凭借在计算机方面的学习天赋教人相关知识,1999 年在湖北省监利县开办荣升电脑培训中心, 2001 年 3 月担任武汉银河网络教育中心电脑教育主管。 在大学期间,张向军顺利通过了微软系统工程师 (MCSE)认证考试,假期主要兼职任教 office、C 语言、网络工程等课程。从事网络施工设计等工作。他在讲课时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真正地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很好地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很受领导、老师和学员们的信任。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向军的哥哥作为人才引进去了西藏,跟随哥哥也到了西藏的张向军发现,西藏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青壮劳动力较多,但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一技之长的状况,他和朋友张怡走过布达拉宫、雅鲁藏布江、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大昭寺前心灵震撼过,也目睹过藏族同胞一路朝拜的虔诚,感受过藏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和淳朴善良,都在感慨各方人流在这里书写着神话与现实,在一派古老、雄浑的印象里,也看见了相较于内地较单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她想,这块壮美而神性的地方,应该有与精神生长相契合的物质高度,于是便决定投身于边疆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同胞谋求更好的出路。就这样,张向军婉拒了大城市的高薪聘请,说服父母和张怡来到藏东大地——昌都,古往今来处于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是藏族同胞们走出去的便捷通道。2016年1月18日,昌都市新启点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成立。

成立之初,两位创始人共同命名了名字——新启点,不管岁月如何流转,希望能一如既往地永葆初心,像开拓者一样建立新的天地,让昌都地区职业技能教育上升到一定高度,办农牧民同胞们满意的职业教育。

如何让藏族同胞们接受更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教育?这是成立之初就存在的棘手问题,语言不通是教学与管理的一大障碍,张向军想到了一个办法:企业融合藏族与汉族,从藏族高校毕业生中招纳恰当人员担任班主任,配合技能性强的汉族老师联合教学,公司管理层吸纳藏族人才,以便能够及时知晓藏族同胞的愿求,最终为培训工作保驾护航。

张向军算是当地较早期的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的从业者。还记得在创业初期,公司资金有限,张向军就到处找合适的场地,实在租不到,就自己建实训工位、购买设备;缺老师,张向军就自己努力学习,并倒贴钱也要争取老师们先来做兼职,以“师带徒”模式培养人才;老百姓们一直抱着犹豫的心态,张向军就苦口婆心地给人们讲新时代会一门技术的好处,在教育中也重视寓教于乐,穿插一些小游戏,让大家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后来,相关部门看到了张向军热爱教育事业的决心,便委托其承担一些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项目,张向军趁热打铁,自己去学习了建筑、餐饮、家政、美容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并取得了培训资格,以便带动更多老百姓都可以掌握一技之长。

就这样带着一颗虔诚的心,从做计算机培训工作开始,到创立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一开始,主要培训项目为计算机应用相关 工种,如计算机操作(办公文秘)、平面广告设计、计算机维 修、网络技术、退伍军人岗前培训、国家通用语言等。共培 训各工种累计 4000 人次,其中各渠道就业 70%以上(不含被 录取的高校毕业生学员),受到山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后在政府的鼓励下,以及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的支持下,2019 年,学校实施增项改造,增加优势工种培训, 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农牧民,增设项目包括建筑类培训工 种(砌筑工、钢筋工、混凝工、抹灰工、焊工、油漆工、手 工木工、水电安装工)等技术培训项目;以及中式烹调师培训、西餐培训、中式面点、西式面点、藏菜烹饪、电子商务、美容美体、客房保洁、家政月嫂等项目,坚持把强产业、稳就业、促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通过鼓励支持学习、深化能人带动等方式,让当地广大人民群众想干事、有事干、能挣钱,走出了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桃李芬芳,助力梦想起航

“我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那时看着少数民族同胞生活得不容易,没多想,就来了。反正一线大城市也不缺我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边疆地区则更需要有奉献精神的教育工作者。”谈到彼时来山南市的初衷,张向军始终用一种淡淡的语气来讲述。在他看来,让藏族同胞学会一门安身立命的技术,于小来说,对一个藏族家庭是功德,从大来谋,是现代化新西藏经济建设的基石。只要能实实在在地帮到更多人,在哪里发展事业都是一样的。

山南市,山南史称“雅砻”,是传说中神猴同罗刹女结合而诞出藏民之地。据西藏史书记载,藏族发源于山南的雅砻河流域,山南可以称得上是西藏文明的起点。同时山南市也囊括了藏族许多“第一”:这里有西藏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村庄索卡、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第一部经书《邦贡恰加》、第一部藏戏《琼结宾顿》;在民主改革后,山南仍然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第一批农牧民党员、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等八个“第一”。这些“第一”,共同书写出了古老、神秘却引领时代的西藏文明。在这座城市扎根多年,张向军和全体教职工早已和当地藏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尽管在2008年后,政府开始对藏区的职业培训机构发放相应的补贴,促使大量的教育培训机构开始入驻藏区,但是当地的老藏民还是只认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藏民们普遍都有精神信仰,内心朴实知足,他们都说:和张向军及其教职工在一起,感觉十分安宁,有一种正向的能量场,也能实实在在地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

如今,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不断发展,在 2018 年底至 2019 年初共投入 40 多万资金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打造出了目前山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最好的 硬件设施。学校校区设有一个计算机培训教室含 80 个计算 机操作位,两个 SYB 创业培训多媒体教室,一个厨师培训教 室;一个维修电工培训教室,聘请了专业的厨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采取包吃包住的形式,住宿由学校长期合作的宾 馆提供,为学员提供宾馆式宿舍,前来学习的学员大部分都是奔着就业去的,也有的是业余时间来学习一技之长,或者在校生过来学习知识。2022 年就业人数 150 人,就业率达到 56%。张向军本人也不甘落后,2014 年参加了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办的西藏自治 区职业院校校长培训班,并顺利结业,2016 年创办昌都市新启点职业技能培训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了教育版图。

脚踏奋进路,劳动最光荣。荣获西藏自治区第一届技工职业技能大赛汽车喷漆教职工组一等奖、获选为西藏自治区技术能手及昌都市“藏东英才”的新启点学校教师熊涛,在一线城市深耕技术驾驶和维修相关技术多年,自从来到西藏后,就被藏民的淳朴和善良打动,把一腔热血洒在雪域高原,用“匠心”与“真心”点亮了莘莘学子求知的目光,每到逢年过节收到藏民同学不太流利的问候,他总能感觉到这个电子时代“纸短情长”的厚重;作为中式烹调师的杨凯华老师,三尺讲台之上,每个有关烹饪的问题,他都会和藏民同学们深入和广泛的思考,他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关爱,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闪光处,从内心里、感情上尊重他们、重视他们,也获得了学生们高度的认可。

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定下了较为成熟的学校制度,致力于在校长、各县负责人、授课老师和班主任的四维一体培训教学中,众志成城绘就职业教育的悠远蓝图。培训之前,各县负责人实地下沉到各乡镇调研,结合当地的市场发展现状、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以及农牧民群众的培训意愿,综合考量中最终定下培训工种,再由校长代表随机督查培训质量,授课老师和班主任联合教学,在职业技能教学外,还为农牧民群众们教授国家通用语言、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乡村振兴、工匠精神、质量意识、劳动者权益等内容。由小见大、见微知著的点线面教学安排,是张向军和团队的初衷——努力培养新时代智慧新农匠,靠手中技艺见自我,见天地,以不变应万变。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学员格桑央珍学员过去是当地的贫困户,家里的房子一到恶劣的天气就漏风漏雨,2019 年参加安徽省对口支援山南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烹饪技能培训班,现在在藏区旅游区开茶室,月收入达 6000~7000 元整,房子也翻新了一番,脸上也有了希望和笑容;学员扎西罗布身残志坚,刚来学习时基础比较薄弱,张向军就手把手地教,后计算机专业毕业外出打工做设计,完全改变了人生轨迹……在课程体系上,张向军和教职工们以完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在培养模式上,促进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三方面的融通互促,让不少学员找到了工作,但更多的学员去创业,或考上了公务员和教师编制,教育的成果遍地开花,繁衍发展。

在这些学员中,张向军对江参的印象尤为深刻。在317国道旁长大的江参,从记事起常听到游人询问果普白宗神山、波罗吉荣大峡谷、生钦朗扎山、果布白宗山、吉祥瓦拉寺景点,慢慢对来往于317国道的汽车萌发了兴趣。2021年,在生达乡拉池村委会的讲解中,参加了昌都市新启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办的汽车修理工技能培训,凭着学好技艺的一腔热忱和新启点教师不遗余力的教学,29岁的他萌发了一个亘古的理想:创业。

创业之路艰难险阻,单枪匹马的江参第一次感受了人生的困境,资金短缺与客源来路让他举步维艰,但在乡党委政府、村委会、新启点培训学校、家人亲朋的支持下,江参力挽狂澜,在30岁生日的时候倔强地开办了以自己命名的汽车修理厂——江参修理厂。而后,凭借着出色的汽车修理技艺,江参在原120平方的汽车修理厂的基础上扩建至300平方米,在317国道驻足的游客,常光顾于此间。年终,江参都会算一算一年的收获,差不多每年都有近十万的收益,赶上藏历新年,围炉煮茶,把酒言欢,江参都会给亲朋好友们送上一点红包,聊表心意。江参说,感谢遇上了这个时代,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恩泽,没有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也许汽车的梦就永远地停在了梦中,因为各种力量的庇佑,才得以让梦想照进现实,才能在故乡扎根,不用在外漂泊谋生,能在故土尽孝道、求温饱,是江参最大的幸运。

一桩桩、一件件,学员的学有所成,是中国乡村振兴历史进程里的生动写照,在西藏壮阔山河的版图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如江参所历,职业技能培训是人生职业选择的一盏路灯,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存路径的另外一条求取之道。而让“边疆少数民族群体市场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也成了张向军创业以来最深的感触。比这种“大有可为”更加深入的,体现在当地一个个家庭从此处收获了幸福的层面上。“在我们学校,有很多都是自己有事业,还想提升能力的学员”这也是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一直注重的,有餐饮企业的学员学习之后,对企业的管理、财务的管理、成本的分析都更加得心应手;有一个做土特产生意的学员,只有小学文化,来到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习后,十分珍惜这迟来的学习机会,接受知识的能力非常快;还有一位残疾的学员,手指全无,一开始来的时候便非常孤僻抑郁,校长张向军看到如此情况也是很关切,便亲自耐心教导学习,仅复制粘贴都教学了一周,当学员学会计算机操作后,看到他那充满成就的感激眼神时,校长张向军更坚定了一定要秉承初心教学的教学理念。最后这位学员更是在拉萨创业,事业做的很是红火,性格也开朗起来。

弘扬正道,规划未来蓝图

近年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演进,急需大量符合产业发展、新职业需求、有技术傍身的新型劳动者。新时代为奋斗者拓宽了更多上升渠道,也提供了更多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秉承初心,不断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这片为之奋斗的土地上。

教育是关乎国民生计的大事。不过,一些职业教育机构依然在“老框框”里徘徊。比如,有些职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与社会就业趋势脱节;还有些职校课程设置有问题,无法为学员的就业提供助力……这些都客观地制约了职校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做贡献的效能,也不符合当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些年来,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一直坚持用心教学。始终认为,那些只图“快钱”,甚至本人从来都没有从事过教育行业的商人前来山南市做教育培训业务,误人子弟不说,还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对此,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常常以自身为责来总结经验:“职业教育机构的设立,要不要考虑当地人口密度、教育者的经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张向军表示,一定要严肃对待职业教育工作,要实现专业跟着产业走,既要有市场前瞻性、为产业发展蓄力,也不能盲目跟风、扎堆热门专业建设;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要把专业对口率从政策指标转变为社会指标,从书面指标转变成实践指标,变职校推荐学生为用人单位上门求招学生,这样才是真正地不负政府和国家的期望,将教育事业做到了实处。

在做好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昌都市新启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也不甘落后,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诚信办学,服务学员” 的办学理念,批准开设工种有砌筑工、水泥工、钢筋工、水 电工、电焊工、抹灰工、油漆工、中式烹调师、藏餐厨师、 餐饮客房服务、物业管理员、家政服务员、美容美发师、挖 掘机操作员、装载机操作员、汽车修理工、摩托车维修、计 算机操作员、SYB 创业培训、家畜饲养工、果树园艺工、唐 卡制作、架子工、养老护理员、护林员、(园林)绿化工、中式面点师、工艺画制作、手工木工、家具制作工、民族手工 艺品加工、收银员、农机维修、农业技术(指导)员,共计 34 个工种,培训等级为除 SYB 创业培训外的其他培训专业 的初、中级培训资格。同时学校积极拓 展区内外就业渠道,其中向深圳市连展电子科技成功输送 15 名农牧民就业,向福建省浦田新胜鞋业输送 9 名洛隆县农牧 民就业,向福建九牧西河卫浴输送 25 名农牧民就业;向外输出就业打开了昌都就业的新路子,对解决当地就业瓶 颈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受到昌都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新职业、新工匠皆因新经济而产生,也将成为刺激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在学校的专业培训,学员掌握了相关职业技能和知识,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多家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员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也培养出了大量的社会“斜杠”人才。如有的学员学会了好几门技术,可以早上做保洁,晚上去餐饮店做厨师;有的学员一边利用计算机技术做设计,一边自己开了间西饼屋,做美味的食品……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也一直都在想办法反哺社会,如烹饪课结束后,就会把热腾腾的饭菜送给环卫工人,让工人们能吃饱饭;有的学员心理状况不好,大家就一起鼓励,相互安慰;关爱妇女,服务大局,被西藏昌都市妇女联合会、昌都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办公室授予“妇女之家”牌;……尽管教育工作很琐碎,但张向军和学校全体教职工却始终捧着一颗爱心坚持。因为他们知道,从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走出去的学员都是好样的,一批又一批学员投身于社会,大家共同积极地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近年来,张向军和张怡又再次把就业放到重中之重,在原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昌都市勤智劳务派遣公司、西藏钰嵩人力资源公司,一个偏向培训,一个聚焦就业,进一步在求职和招聘的双向流动中,搭建一个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市场平台,把就业空间扩大化,充分解决落实好藏族同胞们的就业需求。

除了本地化就业以外,企业也顺应部分藏族同胞需求,大刀阔斧地让他们走出去,往深圳和福建等东南沿海城市输送了一批农牧民成功就业。在区外,他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有的学员工作几年后,决定回乡创业,有的学员积攒了一笔钱,回藏区盖了大房子。

一年又一年,企业在时间的流变中逐次发现培训的问题,再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而寻求应对之道,在循坏往复的追问中保持螺旋上升的积极态势。培训工作的发展进程里,张向军和张怡两位创始人的两股经营哲学力量酝酿着公司的八年成长。

回首来路,是什么支撑着企业一路坚持了下来?也许是学员白玛泽培接受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后,每年日益增长的成群结队的牛犊,奔跑于苍茫草原上的背影,亦或是参加完厨师培训后,在昌都市第一届“藏东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藏餐烹饪组斩获第一名的贡桑班久的淳朴微笑与坚定信念……勤劳的藏民勾画了职业技能教育的万家灯火,而深爱教育事业的老师们仍将一如既往,持续守护这万家灯火。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作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拥有一双懂得发现、欣赏和鼓励的眼睛,有一颗认真、负责和奉献的匠心,以人为本、坚守教育的纯真和严肃,将一切期待收敛为静待花开的平静,那样总会将小苗培育成大树,让个体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成为国家稳定富强的脊梁。“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张向军和山南市科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及昌都市新启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全体教职工必将全力以赴,以敬畏教育之匠心架起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用实际行动兑现初心和承诺,共同绘就祖国“教育共富”的美好蓝图!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25
ef6
66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