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线新闻网 -> 新闻快报

华龙拳传承人刘述来

新闻快报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3-12-08 16:07    阅读量:19344   会员投稿   

扬名中华武术 ,拳开新生时代

——访华龙拳传承人刘述来

刘述来——生于1959年1月6日,担任国家级武术裁判、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教练、中华龙拳第十世传人、历任沧州武术队教练、武警北京总队武术总教练、沧州炎黄武术学校校长、沧州青少年武术学校校长、沧州华夏武术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沧州武术研习院院长、云南省武术协会华龙拳研习会常务副会长、云南省武术协会沧州武术研究会会长、华龙武术馆长、沧州华夏武术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中国沧州武术研习院院长、中华龙拳云南耘庚华龙武术馆馆长等职务。

“择一事,终其身。”早在少年时期,他就将中华武术作为毕生事业,呕心沥血数十载,从黑发走到白发,仍初心不渝。为了激发出华龙拳文化的生命活力,他游访中国大江南北,与当地武术传承者交流,汲取所长,在承袭传统技艺的同时,又不与流弊相混。凭着一股立志要把华龙拳发扬光大的韧劲儿,刘述来自我钻研、不断探索,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用他的坚持和钻研向大众呈现出了什么是中华武术精神。他向世人展现武术之魂,这份赤诚之心,来自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武术之文化底蕴,来自于他矢志不渝、永不放弃的决心和信心,也来自于他那永不停歇的立志传承精神。

回望历史渊源  ,还看今朝辉煌

提起华龙拳,可能很多人都对此感到陌生。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更是几千年来民族文化的丰盈载体,漫漫长河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小拳种,华龙拳便是其中之一。

据刘述来老先生介绍:华龙拳是由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天方神拳演变而来。它滥觞于唐代永微二年(公元651年),彼时盛唐开放,诸国来朝,其中阿拉伯使团中有一位名为穆哈默德的伊斯兰教先知,与其舅舅宛嘎斯一起将天方神拳带进了中国。后元朝初年,穆哈默德第二十七代后裔赛典赤·赡思丁任元朝云南平章政事,再次把天方神拳传入了中原。时至清雍正年间,一位名叫马明心的能人志士于1744年从也门求学归来,带回了伊斯兰教天方神拳及养生、防身、御敌的格斗功夫,并子徒相传至今。经此三个发展阶段,天方神拳与中华传统武术已深度融合,“华龙拳”便由此诞生。

华龙拳传至沧州,被称为天方六合拳、教门拳、回龙拳或怀圣拳。沧州乃武术之地,若追溯其文化根源,可溯及明朝年间,成祖迁都北京,遣部下军队于京畿屯集,即沧州,而因其位临渤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既是京都要隘,也是抵御倭寇的重要战地,这也造就了沧州自古以来便有着浓重的尚武之风,华龙拳的传入更是丰富了地方单一的武术内容,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沧州有着肥沃的武术文化土壤,当地家家户户对武术之道皆耳熟能详,由此滋养出了许多有名的武术世家,刘述来便是其中世家传承的后人之一。受家族思想文化的熏陶,刘述来自幼便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家传华龙拳等基本功法,先后拜于八极拳名家赵吉庆、六合拳名家王少孚、鸭形拳名家李恩贵门下,并得到了沙国政、马贤达、门慧丰等老师的指导。他从小天赋异禀,孜孜不倦地刻苦习武,在1974年河北省第四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获得少年全能冠军,凭借着极其优异的成绩被选入河北武术队,接受刘鸿雁、翟金生二位老师的培养,从此走上了传承中华武术文化的漫长道路。

自1983年起,先后担任沧州市职工武术队,市体校武术队教练;1984年至1997年被特聘为武警北京总队武术教练,多次赴比利时、捷克进行武术教学;1995年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当代“中华武林百杰”称号;被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栏目以“沧州娇子”之名进行了专门报道;1997年当选为河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被中国武术协会聘为中国武术协会经济开发委员会委员;1998年兼任河北省武术男队教练兼领队,并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中国武术七段;多次担任国际国内武术比赛裁判长;2008年被聘为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除了获得多项职位与称号的荣誉外,刘述来本人的武术功底与专业实力更是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与肯定,在各地区举办的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中屡屡摘得优秀名次:在2019年第八届和2023年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获得了华龙拳、鸭形拳、行镖刀、天方剑集体项目第一名金牌;并且在沧州国际武术节、云南省第十届、第十一届武术锦标赛等各类比赛中,总计共获得金牌400余块、银牌200余块、铜牌100余块,足以见得其武术专业实力之深厚。尽管已获得了如此多的成就,刘述来仍然不骄不躁,静心传续好华龙拳这一脉香火。

传承代代不悔 ,情怀生生不息

《说文学武》言:“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在时光长河中,中国武术见证及保留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记忆,它不仅可以轻松地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养生、精进卓越,更是在快慢动静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于进退开合中彰显着厚德载物的哲学思辨,内可止懦、外能止暴。保护好中国武术这枚璀璨的中华文化瑰宝,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年前,刘述来受已故的同为沧州人的云南省原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树生之邀前往云南,经介绍结识了华龙拳传人马玉柱,也正是这位刘书记,诚心委托他与马玉柱二人一同努力,将两人的华龙拳结合起来推广出去,借边疆省份的跳板传到阿拉伯,让华龙拳文化走出国门。刘述来由此受到启发,决心担负起传承华龙拳的重任,沿着蛛丝马迹寻找华龙拳的文化根源,夜以继日地钻研探索。曾经的华龙拳同其他许多特色小拳种一样,遭遇过清朝末期的纷乱,几乎濒临失传。但即便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刘述来也从未放弃过对华龙拳的追寻,他花费了五六年的时间,将华龙拳进行归纳整理,改编成完整的拳谱。他说:“第一阶段我算是完成了,一共整理编写了三十多个套路,风格变化多样、内容也不尽相同。尽管有所借鉴,但不能等同于其他拳种,更不能照搬,我把自己的体会理解提炼成书。”拳谱从基本练功方法逐步延伸提高,从简入深,形成了体系相对完整的小拳种著作,内容包含刀枪剑棍、斧钺刀叉、功法练习、实用性、历史渊源、风格特点、传承人物、传系、拳术等等,整理成书更便于传承推广,这是他心中的责任,要让后人了解华龙拳的来去出处,而随着传承计划的逐渐深入,他也越来越意识到:有些东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掉。此后,他还参与了由中国武术协会主编的“中国武术大辞典”,担任编委;参与了编撰第二十八式太极拳一书,担任副总编辑;主编了中国天方武术“华龙拳”一书;并且有多家刊物进行了登载。

都说人才培养是传承发展的必经之路,现在习练华龙拳的人数虽然超过了5000人,但与其它拳种相比,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业余时间也越来越碎片化,加之武术之道讲究长久练习,如今社会人心浮躁,愿意长期投身于华龙拳文化事业的人少之又少。为了更好地传承华龙拳,刘述来收容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为学生,教授华龙拳拳术的同时也为这些孩子解决了未来的谋生之路。他经常告诫孩子们的一句话是:要习武,就要把这件事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做。他便是如此,从朝阳少年走到白发苍苍,从未停止过深耕研习中华武术,哪怕已经到了本该颐养天年的高龄,他也坚持走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前线、冲锋陷阵。

“无论是哪个拳种,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源于中国,我们要把中华武术传播到国外,也要坚守自己的文化自信,传统文化底蕴是我们的底气。”刘述来坚定地说。文化传承已经敲响了警钟,每当听到某些传闻将八极拳的发源地说成日本,每当看到很多传到欧洲的华龙拳打出来却是日本式拳法时,他都心生痛惜,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传扬中国武术的信念。1992年他赴比利时参加首届西欧武术锦标赛任总裁判长,为弘扬中华武术,要求在开幕式上升中国国旗并奏中国国歌,面对反对声也毫不退让,挺直脊梁。最终,比赛开幕式上升起了五星红旗,奏响了中国国歌。这份拳拳爱国之心,在国外的竞赛场上守护了中华武术的尊严与荣耀,得到了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的高度赞扬与支持。

而面对未来的发展情况,刘述来保持着乐观良好的态度,他计划将自己所会的各种拳术如六合拳、鸭形拳、劈挂拳、八极拳等陆续编写成著作,为华龙拳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为国家培养好传统武术传承人才,这是他余生都会为之奋斗的目标,用毕生力量架起连接中华武术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使其发挥出时代光芒,永不凋亡。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25
ef6
66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