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财经局乡村教育逐渐衰落?农村家庭培养大学生更难了
乡村教育逐渐衰落?农村家庭培养大学生更难了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教育普遍内卷的背景下,衰落的乡村教育,让普通农村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更难了。
01
乡村教育走向衰落
无可否认的是,当下的乡村教育正在走向衰落。
《半月谈》2023年的一则报道指出,乌蒙山区一个县的乡村中心小学,15个班级共计486名学生在期末参加全县统考,英语科目总分设为50分,然而所有班级的平均得分仅为20分,平均得分超过30分的班级仅有两个,有399名考生的成绩处于30分以下。
乌蒙山区某县的另一位乡村小学校长也指出,“七年级的270个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为个位数的学生多达一百余个,占比达40%。”
我国西部一位在乡村学校工作多年的县级督学也表示,2013年,他所在的乡村中学初三学生中考语文平均分为93.6分,尚且进不了全县前八名。但在这两年,全县中考语文平均分竟然不及格,就连小学六年级语文统测也未能及格。
为何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究其根源,乡村学校的“空心化”是首要难题。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孩子跟随家长进城以及跨区域人口流动的加剧,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学校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这种“被动”的局面,不仅让乡村学校沦为了教师培训的“中转站”,更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此外,乡村教师的流动性大,更是加剧了这一困境。优秀教师难以久留,成为不少乡村学校校长们心中的痛。
以某乡村小学为例,短短五年内,就有17名教师相继离职,人才流失之严重可见一斑。而按照现有的师生比和班师比标准,虽然看似达标,但实际操作中却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教师们不得不超负荷工作,兼任多门课程,精力难以集中,更别提实现专业化教学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乡村学校在英语教师、心理健康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等关键岗位上的师资短缺问题。以英语为例,在乡村小学里找到一位具备大学英语六级水平的英语教师几乎成了奢望,这直接导致了乡村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偏低。
02
农民教育成本攀升
乡村教育的逐渐衰落,以及新一代农村青年家长教育的观念转变等原因,不少农村的孩子为了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选择了“进城”。有媒体认为,当下农民城镇化最主要的动力在于“进城”。
而“进城”,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家庭而言或许负担不重,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农民家庭而言则可能透支家庭数十年的资源积累。
原因在于,目前农村孩子“进城”的主要途径就是在县城购买商品房。而那些暂时无力进城购买商品房的农民家庭,则会想尽办法创造条件,比如县城租房陪读,甚至将子女送进县城寄宿制私立学校读书。
同时,“进城”带来的农民负担不仅表现在住房方面,县城陪读也成为农民家庭的另一大负担。
近十年,中西部农村掀起县城陪读潮。原来的模式是,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守家和带娃读书。但孩子“进城”后,城市新环境以及电子化教学等原因让老人难胜任陪读,年轻妈妈们不得不回乡,家庭模式和劳动力布局不得不调整。
县城的花销更大,妈妈陪读又少了个赚钱人。“进城”不仅让支出翻倍,更让家庭收入缩水。
更让人忧心的是,即使农村家庭已经付出了这么多,还是无法赶上城里的孩子。
今年1月,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显示,2018-2019学年,全国家庭教育支出占比为14.9%,农村为15.8%,城镇为14.1%。全国家庭教育支出平均为1.13万元,家庭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平均花费8139元。城镇家庭教育支出平均为1.42万元,是农村家庭(8205元)的1.7倍。
我们都知道,在教育领域,几乎是投资越多,回报越多。
而如果一个农村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那么他会给家里家里带来更沉重的家庭负担。研究发现,农村家庭,每一个大学在校生的教育支出占全家总支出的35%。
此外,这项研究中,并没有把父母因为照顾孩子而损失的工作收入、家庭购买学区房等经济成本算进去。此外,同样是购买学区房,在大城市中,购买学区房看似是教育投入,但这种有时是会有投资回报的。也就是说,农村家庭的教育投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可能更高。
这些数据还只是五年前的“旧账”。5年后的的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