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线新闻网 -> 聚焦

绿色低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聚焦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2-12-27 10:14    阅读量:14698      

绿色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绿色低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不久前,在国家发改委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过11亿千瓦,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七年全球第一,占全球半壁江山,与2012年相比,2021年,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下降26.4%,碳排放强度下降34.4%...这些数字显示了双碳工作的积极成果,表明我们在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碳中和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二氧化碳峰值排放碳中和从建设全球最大的清洁发电系统,到积极研发新型储能技术,再到加快氢能产业落地,中国正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经济发展与减污减碳协同效应突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成效显著绿色低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发电系统。

在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一块巨大的蓝色光伏板吸光发电,十分壮观。

湖北能源大唐发展有限公司和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这个农光互补项目,装机容量5万千瓦,年发电量7000多万千瓦,年产值3000多万元光伏发电+生态农业盘活了光和土地资源,上面发电,下面种植模式实现了生态改善,农民增收,项目盈利的双赢

在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一座100兆瓦超大型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及储能设施将于今年年底投产该项目每年可以为计算基础设施提供1.5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并减少约1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秦云基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鞠婧说

为了使能源更加环保和低碳,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许多项目在广东揭阳,风机轮毂与机舱在百米高空精准对接,国家电投公司神泉海上风电项目快速推进在毛乌素沙漠边缘,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电力公司200万千瓦光伏项目现场,热火朝天这个项目利用煤矿采空区,荒山荒坡等闲置土地进行建设,每年将向华东输送37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

最近几年来,中国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系统,水电,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1亿千瓦,相当于近50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6.6%左右风能,光能,水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世界第一过去十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的比重从68.5%下降到去年的56%

全国碳市场建设也在大力推进。

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苏萌经济开发区为例当地政府和远景科技集团正在合作建设一个零碳工业园园区80%的电力由区域内可再生能源直供,20%与电网交易,即通过电力交易中心购买绿色电力,最终实现100%绿色零碳供能旷视科技集团零碳战略高级总监张远说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始网上交易在第一个绩效周期中,发电行业的2162个关键排放单位被纳入其中,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碳市场日前,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1.96亿吨,累计成交额达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通过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约束功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此外,中国的能源效率大幅提高,成为世界上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表示,最近几年来,我国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强度累计下降26.2%,相当于少消耗能源约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9.4亿吨

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增效,建立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部气候变化司司长高力说,通过不懈努力,中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减污减碳的双赢,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新型储能技术站进风口

低谷用电时,空气被电能压缩成盐穴,用电高峰时,再次释放空气,带动空气涡轮发电在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中,地下1000米的盐穴就是一个大型充电宝,一个储能周期可以储存30万度电,相当于6万居民一天的用电量

这种压缩空气储能是新型储能家族中的一员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新能源储能十四五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储能将从商业化初期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规模化商业应用条件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国内能源新业态和开拓国际能源市场的重要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明确了新能源储能的发展目标未来几年,新能源储能将大规模商用,万亿级储能产业有望从理想照向现实

"新型储能是相对于传统储能而言的."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表示,传统储能的主要代表是抽水蓄能电站,而新能源储能是指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机械储能等。

新能源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和消费匹配性好,优势逐步凸显当务之急是加快先进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看建设周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周期通常为6至8年,新型储能中的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为3至6个月,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1.5至2年。

再看选址和应用场景,抽水蓄能电站选址往往需要找地形落差大的地方,但容量效率强,单站规模大,适合电网侧大规模,系统级应用,新型储能单站可大可小,环境适应性强,可灵活部署在电源,电网,用户侧等多种应用场景,可作为抽水蓄能的增量补充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副所长黄碧斌介绍

根据消息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新能源储能从R&D示范向商业化过渡取得实质性进展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储能累计装机容量超过400万千瓦

以电化学储能技术为例,最近几年来,电池安全性,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大幅提升,应用成本快速下降五年来,锂电池能量密度提高了一倍多,循环寿命提高了2至3倍,应用成本降低了60%以上黄碧斌举了一个例子

新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产业创造新机遇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中国新能源储能产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20年以来,新能源储能项目出现井喷,我公司新能源建筑业务也迎来快速发展期两年多的时间,公司年产值翻了几番就在今年11月,公司已经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预计未来5到10年市场将持续火爆济南某建筑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这两年承接了多项储能项目建设任务,感觉新能源储能市场的机会来了我感觉新储能技术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未来,新能源储能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陈永先表示,虽然我国储能装机容量世界第一,但储能与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容量之比不到7%伴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的快速增加,我国储新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氢能产业正在加速发展。

7月初,一辆氢动力公交车驶入位于上海临港新区肖平路820号的油氢共建站,加氢约10分钟后驶离站台像这样的氢动力公交车在临港新区已经投入运营16辆,到年底将增加到118辆

从临港到对角线到嘉定作为上海第一批商业化加氢服务,上海西油氢共建站每天为园区附近的氢动力物流车辆提供氢能累计加氢能力已超过100吨,服务约2万列车

这些都是上海氢能产业加速发展的缩影。

不仅在上海,在布局氢能产业的北京也是如此最近几天,《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超过1万辆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正在加快建设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其中,氢能被认为对实现净零排放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用能终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我国氢能发展的顶层设计逐渐清晰,地方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陆续出台

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多项政策鼓励氢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这是我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将对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后,上海发布了《上海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勾勒出南北两大基地,东西三大高地的产业空间布局两个基地是指金山和宝山两个制氢供应保障基地,三个高地是临港,嘉定,青浦三个产业聚集发展高地

在日前举行的2022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氢能产业正处于从单一产品,单一行业,单一应用,单一城市单向发展到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重卡,叉车,机车已经应用于港口,矿山,货运铁路等场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10月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77辆和301辆,同比分别增长3.7倍和5.4倍1—10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0辆和2400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5倍

氢电池汽车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积极推进根据北京的规划,2023年前将建成37座加氢站并投入运营,到2025年,力争建成投产74座加氢站,初步形成规划布局合理,结构灵活多样,安全保障优先,滚动有序调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供应保障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氢能研究院院长郑锦洋提出,氢能储运装备的技术突破是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成本要更低,重量要更轻,特别是移动设备要加快单位质量储氢密度的增加,储量要大一些,单个装置的储氢量要提高到吨以上,氢瓶的使用寿命要长一些,希望提高到30年,要使性能更加稳定,就要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的一致性

张永伟认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良好,逐步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从单一的销售氢能汽车产品的汽车企业,到运营+车辆+制氢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从单一的氢能解决方案,到集氢能,风电,光伏,储能于一体的低碳能源发展模式从单一的能源补充设施到集加氢,充换电,加油,再加油于一体的交通能源补充设施,从单一城市到主城加协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模式,从单一产品技术突破到降低成本再到核心部件制氢全产业链一体化降低成本

五个方面融合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正在成为氢能产业的新亮点和新趋势,也将构成产业的新竞争力张永伟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25
ef6
669

友情链接